目前来说,国产芯片还依赖于进口,其核心技术一直在几家大厂手中,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就需要自行研发投入,这样才能缩短之间的差距,芯片在未来很多领域会被广泛的作用。而且,现在是5G时代,芯片更是重中之重。国内的芯片市场究竟如何,有相应的发展潜力吗?
1、芯片老司机眼中的国产替换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预计将达到约2962亿元,2022年国产芯片取代将增加5倍,取代率将达到40%-50%。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今年以来我明显地感受到国产替换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主动寻求“备选方案”,国产替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各地陆续出台了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基金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往国内企业的芯片供应链中美系企业多占比重较大,受限于成本等其他因素,国产芯替代欧美芯并没有那么容易,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公司的需求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人才是推动在国产芯发展的重要驱动,从台湾以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20年前,90%以上都是美系芯片的市场,也是在那个时候人才开始往台湾流动, 一批芯片公司在台湾成立,台湾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大陆的半导体产业也是如此,最近十几年来,海外人才和台湾企业开始回国创业,中国芯在最近几年实现了质的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芯片产业的人才缺口仍旧很大,2017年发布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指出我国集成电路有40万的人才缺口,目前来看这个数据有增无减,人才是国产芯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厂家规模方面,国产半导体厂商规模化涌现:从2018年1698家到2019年3000+家。
2、国产替换的驱动力
首先是新应用带来的需求红利。最近几年,爆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政府推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以杭州为例,在政府的支持下,水表和电表的物联网化就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提高了以往人工抄写电表的效率,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便利,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时候,国产芯片的替代率会越来越高。
其次是贸易战带来的供应链安全威胁加速了国产替换的进程。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内的厂商对供应链有了危机意识,会提出很多备案需求,这也是芯片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备案上夯实技术,在经过供应链审核之后,“备案”获得“转正”的机会较大。对于终端厂商的采购来说,在中兴、华为供应链断裂、核心零部件受制约等一系列事件后,在供应商考核中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安全性和能力,当前供应链体系正在由欧美芯向着以国产芯为主导的亚洲供应链过渡。
3、国内厂商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突飞猛进。
在我看来,台湾在过去20年的前10年电子业的服务能力还不错, 大陆在服务方面的进步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美系的产品虽然有价格优势,但把一个硬件卖给客户不单单是一个产品,还包含了技术能力和跟服务能力。很多时候,并不是价格就能决定一切,后期的配套服务也是客户考量的重要因素。
Copyright © 2015-2023 绍兴宇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33060202001577 浙ICP备2020037221号-1
技术支持:蓝韵网络